往期资料分享
我要进群 | 商务合作微信 | 我要资料 |
我要微课 | 18205613175 | 我要投稿 |
初中历史19种答题术语
素质教育有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特点,在各地市中考命题方面都会有意识的提升和增加具有灵活性和系统性的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和分值,而开放性设问并不具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一、大国崛起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 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七、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4)加大对民族分裂势力的打击力度,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注定失败。
九、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1. 常考设问:如何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2. 答案模板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2)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强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
(4)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决反对“一中一台”等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5)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等。
十、改革与制度创新
1. 常考设问:从中外的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4)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十一、侵略与反抗
1. 常考设问:对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对外开放,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上立足;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设问: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2)思想解放为社会进步奠定思想基础,社会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十三、党的发展历程
1. 常考设问:对党的发展历程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4)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
十四、改革开放
1. 常考设问:由中国改革开放得到的启示
2. 答案模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2)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3)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十五、民主与法制
1. 常考设问: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不同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十六、经济全球化
1. 常考设问: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2)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3)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设问: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做/如何应对
2. 答案模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快自身发展,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十八、传统文化
1. 常考设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 答案模板
(1)坚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
(3)积极宣传民族传统文化;
(4)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十九、三农与民生
1. 常考设问: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视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2)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
(3)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等的力度;
(4)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积极 | (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
消极 | (主要)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
2。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积极 | 在一定时期内(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下的情况下)促进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
消极 | 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清明时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从长远角度看这既不利于农业发展,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失去了其进步性,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
3。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积极 | 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后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
消极 |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进步 |
4。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消极(居于主要地位,具有主观色彩) | 积极(居于次要地位,具有客观色彩) | |
政治 |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民族、民主革命开始 |
经济 |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主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
思想 | 出现了向本文学习的新思潮 | |
社会 | 呈现半殖民地色彩 | 社会生活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
对外 | 国门大开,被迫开放 | 有利于加强中外交流 |
5。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积极(居于次要地位,具有客观色彩) | 殖民者把西方先进的文明带到中国,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客观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消极(居于主要地位,具有主观色彩) |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中国近代日益贫穷落后的根源 |
6。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进步性 | 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了反帝反封、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
局限性 | 既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
7。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
外交环境 | 促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新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书面 |
经济建设 | 中美关系的改善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
祖国统一 | 为外部势力台湾撤退和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提供了条件 |
教育与生活 |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的交流,同时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对西欧 | 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 |
对亚非拉 | 西欧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罪恶的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导致亚非拉落后的历史根源 |
对全球 |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打破了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
9。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对法国 | 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
对欧美 | 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
对亚洲 | 启蒙思想家的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
对资产阶级时代 |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
对世界 | 形成了强大的思想潮流,影响深远 |
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从近代 史观看 | 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
从文明 史观看 | 是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宰割和奴役的产物,使亚非拉国家变成了发达国家的附庸;但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人类文明开始向世界现代文明转化 |
从整体 史观看 | 其形成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列强间展开激烈的争夺,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
1.如何认识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选官制度的作用 | 官员由中央任免,有利于实现国家大一统,有利于抑制地方割据势力,保证中央权威;同时制度化的选官标准,对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提供高素质的官员队伍起到重要作用 |
监察制度的作用 | 古代监察制度有利于澄清吏治、打击割据势力,同时有利于纠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和维护政令的畅通 |
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保证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常运转 |
2。比较认识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中国 | 古希腊、罗马 | |
特点 | 实用性、集体、等级、治理等 | 理性、个性、平等、主宰等 |
趋向 | 专制 | 民主法制 |
形式 |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的工具 | 以法律为保证,以维护奴隶主专制统治 |
对文明影响 | 有利于保障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使文明的进一步延续 | 缺乏强有力的权威,易导致分崩离析,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 |
认识 | 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局限性 |
3。如何认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从范围看 | 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纺织行业 |
从表现看 | 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从程度看 | 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个别行业中,是十分微弱的 |
从地位看 | 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
4。如何认识清明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
背景 | 封建社会衰弱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
主张 |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
性质 | 从本质上未摆脱传统的儒学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 |
影响 | 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
5。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识中国社会的巨变
内容 | 意义 |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国君一体观念 |
国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 | 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否定了传统的臣民观念 |
依据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体 | 否定了“人治”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 |
6。多角度地认识三民主义
从时代背景看 | 其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
从纲领内容看 | 其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政权,建立共和国 |
从民生意识看 | 其借鉴欧美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
从民主政治看 | 其倡导民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
从时代发展看 | 其与时俱进,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
7。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个方向和主题 |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
双重性质 | 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思想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
三个阶段 | 器物阶段、制度阶段再到思想文化阶段 |
四个阶级 | 参与阶层广泛、内容多样。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各个阶层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提出了自己改造社会的新方案和新思想 |
五大运动 | 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
8。如何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性质 | 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
权力分配 | 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 |
国王的地位 |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
9。如何认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侵权与制衡”原则
从联邦制来看 |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种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自治权,这样既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又避免了过度集权的弊端,既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又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从三权分立 体制来看 | 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掌握,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为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
从两党制来看 | 两党通过选举不仅控制国会,还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经济 |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
政治 | 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是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
社会 | 广大人民渴望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
理论 | 法家思想为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汉武帝以来,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
地理 | 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力政权进行管理 |
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因素 | 生产工具 |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
农民自身因素 | 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 | |
政府扶植 | 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 |
不利因素 | 经济 | 小农经济规模小,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弱,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
政治 | 封建政府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 |
灾害 | 严重的自然灾害 |
3。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
发展动力 | 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
技术水平 | 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新技术难以向社会推广,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
劳动者 | 官宫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
统治者 | 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 |
4。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政治 |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 |
经济 | 明清统治者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
文化 | 科举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和创新 |
对外 | 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 |
5。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 |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前提条件 | 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
内部根源 | 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强有力的进攻 |
客观因素 | 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
6。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从世界潮流看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斗争形式,以实现近代化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显然违背了这一潮流 | |
从运动自身看 | 经济 | 农民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的阶级力量,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
思想 | 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 | |
政治 | 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和社会制度 | |
组织 | 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 |
7。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
兴起的原因 | 经济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政治 |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 |
阶级 | 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
思想 |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特别是三民主义的提出 | |
组织 | 革命团体,特别是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 |
军事 | 在孙中山领导和影响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 |
失败的原因 | 经济 |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源) |
政治 | 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 | |
阶级 | 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即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 |
思想 |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纲领 | |
群众 |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 |
组织 | 缺少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 |
特点概述:
开放探究性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景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由于认同的观点不同,因此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但需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类型1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论证”“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
(1)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次阅读,找出可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评述的语句;
(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
(3)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
(4)搜寻史实,从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史实;
(5)概括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类型2
“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是什么,即所认同的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即理由是什么,即结合史实分析论证;
(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往期资料分享